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如来。

大悲无泪,大悟无言,大笑无声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苏轼与夫人王弗的爱情(转)  

2007-04-10 22:39:00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十年生死两茫茫.不思量,自难忘.千里孤坟,无处话凄凉.纵使相逢应不识,尘满面,鬓如霜.

夜来幽梦忽还乡.小轩窗,正梳妆.相顾无言,惟有泪千行. 料得年年断肠处,明月夜,短松冈.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---江城子
一直就很喜欢这首词,虽然它只是一首悼词,但是还是被深深的感动了好多年,
就像神话一样,可触而不可及!

  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给自己亡妻王弗的一首悼词.该诗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(1075),
当时苏轼正在密州(今山东诸城)任太守.诗人以梦的形式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.
诗人十九岁娶王弗为妻,随苏轼官居京师,不幸于宋英宗治平二年(1065)五月二人恩爱和睦,
感情笃厚.王弗
亡故,先葬于汴京西郊,后听父亲告言
(苏洵曾告诫儿子:“妇从汝于艰难,
不可忘也!”
)于次年归葬故里四川眉州东北之彭山县安镇乡。

  少年苏轼曾读书于现今的眉山市青神县“中岩”和“华藏寺”。
而这两个地方就在青神王家庄附近。苏轼一生好交朋友,
与当地王庆源关系非同一般。后又通过王庆源认识了王方的儿子王愿。
(既王弗的哥哥)因而这样才促成了苏轼与王弗的美好因缘。
但民间对他们二人的结成婚姻却有另一种说法:
王弗父亲王方,是一位乡贡进士,
颇有声望,他要为自己的家乡奇景(山壁下有一自然鱼池,游
人拍手,鱼即相聚跳跃而出)
命名,同时也想借此暗中择婿,便请来了当地有名的青年才子为奇景题名,
许多人都落选了,只有苏轼所题的
唤鱼池耐人寻味。
谁知躲在帘内的王弗亦不约而同地题名为
唤鱼池,二人从此心心相印,沟通了无言的爱情。
王弗之父母因此选中了苏轼为乘龙快婿,婚后形影不离

关于苏轼与王弗如何相识我们就不在叙言,但值得肯定的是他们二人后来的婚姻肯定是很美满的。

  王弗与苏轼结识之后,就成了终日不去的伴读。出身小户人家的王弗不仅知书达理,
出乎苏轼意料之处的是,她对诗书非常熟悉,而且记性极佳,有时连苏轼都赶不上。
苏轼在《亡妻王氏墓志铭》中说:
其始,未尝自言其知书也。见轼读书,则终日不去,
亦不知其能通也。其后轼有所忘,君辄能记之。问其他书,则皆略知之。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。

 除此之外,因为苏轼是个性情率真,口无遮拦,满眼没有一个坏人的人。
王弗作为夫人也可谓是终日牵挂。在苏轼的日常交际中王弗居然能到达
未尝不问知其详的地步。
列如她在屏幕之后
窃听客人与苏轼的谈话,提醒苏轼要对那些首鼠两端、见风使舵之人要有所戒备。
由此可以看出,王弗对苏轼有劝诫,有时达到了可以针砭的地步。
有识二字,
乃是古代对读书人的莫高评价,苏轼用这两个字来形容自己的夫人,可见他对王弗是多么敬重。

 其中苏轼还写到过王弗对他不良行为,经常予以制止的话语:某官于岐下,
所居大柳下,雪方尺不积;雪晴,地坟起数寸。轼疑是古人藏丹药处,欲发之。
亡妻崇德君曰:
使吾先姑在,必不发也。轼愧而止。
——《苏轼文集》卷七十三《先夫人不发宿藏》

 然而王弗死后,苏轼仿佛就苍老了许多。我常可以在他的诗词中看到
早生华发、“须髯稀疏”之词。因王弗的死苏轼曾三年不做诗赋,以无声来悼念夫人的去世。
甚至冒着
欺君之罪,要求皇上更改考试的法则。可见王弗死后苏轼的哀毁程度,
同时也反映了苏轼对王弗的爱是多么的深沉。 苏轼与王弗的情感可谓:“上昭日月,下鉴鬼神”!

《江城子》就是苏轼心中的丧妻之痛在十年后的爆发。
“十年生死两茫茫”试问这样的诗句能不感人吗?我想就是铁石心肠的人看了也会懂得哭泣的吧。
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13)| 评论(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